明朝建立,朱元璋下令除书籍税,并命有司博求古今书籍。1370年,他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文体用八股文。这直接影响了刻书业。特别是坊刻,针对科举应试的需求,大量刻印各种各样的科举用书。
明代南京书坊林立,是全国性的刻書中心之一。明代南京书坊有坊名可考者93家。这些家族世代相传,以唐姓居多,次为周姓。各家书坊刻書範圍廣泛,不僅限於經書、文集、尺牘、琴譜、醫書外,也以小说、戏曲为重点。
明代建瓯、建阳属建宁府,是中国版画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在此期间,有名的工匠如余氏、刘氏等,他们所做出的作品被后人誉为“藩刻”,质量上乘,为当时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段时间里,还有一些著名的数学和科学著作也被出版,其中包括杨辉《算法五种》和顾炎武《日知录》等,这些都是时代所需的人才教育与科技进步需要。此外,还有许多地方志和其他历史文献也在这个时期得到编纂,这些都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
然而,这一时期也有着严格的禁令,如禁止伪造私历、私印官印,以及限制非官方出版物流通。这表明尽管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得到了鼓励,但国家仍然非常重视对信息控制和知识分子管理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水浒传》虽然被禁,但仍旧能够在民间流传开来,这反映了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热爱与坚持不懈追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