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电影《夜幕将至》的首映礼举行,这部由导演菅浩栋执导的影片源自其个人真实生活经历。主创团队中的菅浩栋、梁戟、佐菲以及郝叶子等人共同亮相,与观众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此次活动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和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王红卫发表了他们对影片的独特见解。
《夜幕将至》讲述了一个离乡多年的年轻人梁哲回到山西老家准备参加爷爷丧礼的故事,但他所面临的情感纠葛和现实挑战让这段旅程变得异常复杂。影片中,他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穿梭于县城与村庄之间,重逢旧友和初恋女友,并遇到了一头流浪的小狗。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梁哲内心深处隐藏的伤痛,以及他对未来充满迷惘与不甘的心态。
这部电影曾在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迷影选择荣誉”、“桐叶荣誉”,并且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中入围火鸟大奖。此外,它还赢得了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最受注目导演奖及重庆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奖。评委会对该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以自然而有力的叙事、朴素准确的镜头以及角色塑造和表演之间完美融合的手法,将情绪内敛但又充沛地展现出来。
王红卫作为评审之一,对此感到非常推荐:“如果你想要逃离那些商业化程度极高却缺乏真正艺术性的‘伪艺术’映画,《夜幕将至》正是你的好选择。这是一部诚实而真挚的作品,它用心去讲述故事,用情感去触动观众。”
戴锦华教授也赞扬了《夜幕将至》,她认为它拥有明确的地位,却没有刻意追求某种外在形式,而是从创作本身以及对现实情境捕捉出发,其艺术性来源于真切的情感体验。她指出,“这是我喜欢的一部能够打动我的電影。你可以把它当作公路剧,也可以把它当作回归故土或是现代年轻人的写照。我个人看到的是我们共同的情绪反射——迷茫、挫败、小小躁动,以及宣告失败后依然存在的一种无法定义驱力。”
对于一些观众提出的贾樟柯风格的问题,菅浩栋澄清说虽然受到贾樟柯影响决定成为一名导演,但实际拍摄时并未模仿或致敬。他解释说,“相似之处可能就在于发生在地域相同的地方,他们使用同样的方言,这些相似性可能被误以为是模仿。” 《夜幕将至》计划于1月12日正式上映全国院线,为大家带来更加丰富的人文关怀主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