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在2022春夏巴黎时装秀上的展示。书法传统积淀深厚,书法学习离开对经典的效法与汲取,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传统固然强大,唯善学者能入能出,“笔墨当随时代”,不盲从跟风方为书学者正道。汲古开新求变的意识是书法经典再造的前提与可能,应当成为每一个有抱负的当代书家的艺术自觉与理想情怀。
字外功夫,从技术层面来看,当代书家们整体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提升。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传统文化、古典文学涵养缺失仍是包括许多名家在内的书家们难言的短板。文学是书法艺术创作的内容与题材,迄今留存的古代书法经典大多为写作者自作诗文,融为一体。在当前创作中,与文章相得益彰、作品意境韵味营构尚显不足。
淡泊名利,当代消费时代下,对待艺术、对待传统,不少书家仍然缺乏敬畏之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自我,是当前一些人品格所致。而且,一些热衷于名利和炒作的人,使得浮躁心态蔓延至整个行业,让我们不能忘记“人品即书品”、“人品不高,書品不貴”。
書批评,在提升内在修养基础上,还需要营造真实有效的地外生态环境。一针见血、直面问题、客观公允的是真批评,而这类批评往往难以找到。此外,没有真正批判性的评论,只有表扬和吹捧,就无法激浊扬清,并纠偏匡正或扬长避短。
經典作品,最终衡量一個時代文藝成就的是它們產生的優秀作品。在沒有優秀作品的情況下,即便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或花哨,也只是表面的文章,是無法觸及人的靈魂與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事物。因此,要提倡并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這對於書學事業健康發展來說是一項重要保障,更需要書畫家們靜下心來,以傳統為基礎努力創新。
最后,我們應該保持對傳統文化的一份尊重與敬畏,以及對未知未来的開放與探索。这将推动我们的艺术界走向更加繁荣昌盛,并且能够产生更多具有历史意义和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为后世所铭记。